编辑:宣传部 | 来源:宣传部 | 发布时间:2025-06-04 | 浏览量: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以专业优势与实际行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上好首都特色“大思政课”,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组织开展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一、活动简介
1.活动时间
2025年5月至12月
2.组织单位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3.活动对象
北京高校在校师生,每支团队不超过15人(包含项目负责人,不包含指导教师)。
每支团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由专业课教师或思政工作者等担任(如是教师团队,无须设指导教师,但须明确1名负责人)。
二、活动内容
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共分为文化乡村、科技乡村、卫生乡村、法治乡村、美丽乡村及其他等六项行动。
文化乡村行动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推进和睦家庭与和谐邻里建设,弘扬良好乡风家风民风;通过支教、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助力农村教育水平提升;推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挖掘乡土文化能人领袖,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协助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赋能乡村文化产业。
科技乡村行动
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到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围绕种业振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研发、农产品种养、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助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各地实际和村民需求出发,协助开展寄递物流、冷链配送、即时零售、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健全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体系;通过拓展人工智能、智慧广电、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乡村公共空间等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助力乡村群众科学素养提升。
卫生乡村行动
鼓励高校医疗人才深入乡村进行“组团式”帮扶,开展义诊、体检等活动;与乡村卫生室、医疗站等建立帮扶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指导,提升乡村医疗水平与服务能力;开展科学防疫、常见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讲座报告、科普宣传活动,持续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协助建设公共健身设施,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维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法治乡村行动
聚焦基层治理,协助制定基层职责事项清单,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推动创新村民协商议事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等志愿服务和专业指导,助力乡村居民提升法律意识;针对乡村个案、积案、难案,积极提供法律援助、暖心帮扶;主动对接乡村政府和乡村企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提供法律顾问等专业支持。
美丽乡村行动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分类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有毒有害垃圾处置能力;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助力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开展垃圾分类科普、生态文明宣讲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其他乡村行动
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各方面助力乡村发展的其他实践活动、科学调研、志愿服务等。
三、活动安排
1.组织启动阶段
5月至6月,面向首都高校发布通知、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高校组建队伍、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对接,并于6月9日前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每所高校至多推荐3支团队)。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最终组建若干支京内外高校师生服务团队。
2.具体实施阶段
7月至8月,各立项服务团队按照项目计划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各高校要与服务团队建立全程联系机制,做好过程管理、安全督导、成果收集和宣传报道。
3.总结评选阶段
9月,开展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项目总结,各高校服务团队提交工作成果(包括活动总结、调研报告、视频、图片等,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宣传展示阶段
10月至12月,视情况开展宣讲会、交流展示、项目推介等,推广各学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报名要求
意向报名的师生团队需于6月7日12:00前将申报书(见附件1)、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提交至党委宣传部邮箱:xcb@bwu.edu.cn,命名为“团队名称+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党委宣传部